今天给各位分享著作家的读后感是什么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著作家读后感受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巴金的《家》读后感800字
- 2、求巴金《家》鲁迅《药》的读后感
- 3、《家》的读后感100字
- 4、鲁迅读后感
- 5、《家》读后感
巴金的《家》读后感800字
巴金的《家》读后感800字1 巴金,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。原名李尧棠,字芾甘。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方家庭。 《家》写于1931年4月至1932年4月,是作者巴金积最初19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。
高家的悲剧源于李公馆经历的悲剧;鸣凤、瑞珏、梅表姐这些悲剧人物的诞生,是巴金从李家悲剧生活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,这是因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,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剧。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经受了大量的心灵折磨以后,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说《家》中觉慧的决心和眼泪。
阅读《家》后,我深刻体验到巴金老先生对旧社会、旧制度的痛斥。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生动描绘,他揭示了人与人交往中的黑暗、违心和奉承,通过三兄弟性格的对比和对未来的不同看法,展现了一幅深入而震撼的画卷。
巴金家读后感800字(一)“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杯具”——这是巴金在读完了小说《复活》之后的一声感慨,而我觉得这恰是觉新生命的写照。整部小说以“五四”户外为背景,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过程。
《家》巴金的读后感【一】 读过巴金的《家》之后,虽然对那个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了解,但是可以看懂。巴金老先生笔下的《家》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。而《家》的那些人物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。例如:高家中专横、衰老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。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贪婪的官员。
求巴金《家》鲁迅《药》的读后感
1、鲁迅药读后感 《药》这颗沾满了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,无法医治痨病,而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,却可以拯救全民族。鲁迅药读后感 华老栓为了救儿子,迷信地购买人血馒头,这伟大的父爱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愚昧和迂腐。
2、《药》读后感 《药》这颗被鲜血染红的人血馒头,并不能治愈痨病,但革命烈士的精神却能激励整个民族。《药》读后感 华老栓为了救儿子,盲目地购买人血馒头,这种深沉的父爱映射出当时社会的无知和落后。
3、《药》是鲁迅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,通过讲述主人公阿Q的故事,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性的扭曲。读完这部作品,我有以下几点感悟:社会现实的残酷性:鲁迅通过阿Q的故事,展示了一个充满压迫、剥削和歧视的社会现实。阿Q因为贫穷和无知,成为了这个社会的弱者,受尽了欺凌和侮辱。
4、鲁迅《药》读后感 鲁迅先生最大的特质,是有一种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的胸怀。看到受苦受难而永无了日,故有其“哀”;看到受苦受难而无长进,故有其“怒”。馒头是吃的东西,那蘸了革命烈士鲜血的馒头就成了药了吗?现在看来恐怕是十分荒唐的,不可理解的。
5、读完鲁迅先生的《药》,对中国旧农村的农民群体有了深入的思考。他们生活在一种半人半非的境地,过着精神麻木的生活。他们无奈地陷入了这样的状态,或许并不知晓缘由。实属可悲,然而,他们依然在不断重复着前人的生活轨迹,演绎着一幕幕相似的悲剧。
《家》的读后感100字
1、巴金《家》读后感1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了解了家的重要性。有的人有家却不懂得珍惜,有的人没有家却盼望有家,家不就是一家三口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吗?看了《家》这篇文章,我大概明白了一些道理。家是爱的居所,只有在那里才有最动人的真情。
2、《家》读后感1 《家》这部小说中高家的败落,向我们展示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秩序,伦理道德必然死亡,民主的新生的一代青年正在崛起这样一个重大意义的社会趋势。 其实,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,封建制度基本不会出现。但是社会中还是有一些现象。
3、《家》读后感1 对于觉慧对鸣凤的感情,我并不觉得那是所说的爱。觉慧是受新思想教育的人,对于鸣凤的处境,他是带有同情的、怜惜的,鸣凤是单纯的,她处处为觉慧想,她总是能带给觉慧快乐与安宁,对于这样美好的一个人,觉慧是有感情的,但那却不是爱情。
4、《家》读后感1 《家》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,《家》,《春》,《秋》是三部曲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《家》。 书中的高家虽然是名门望族,但是却十分的封建。高家的觉慧、觉民兄弟十分顽强地抗争着家庭给他们的不公。和他们相比,高家的长孙觉新却十分若弱。
鲁迅读后感
1、《药》读后感 《药》这颗被鲜血染红的人血馒头,并不能治愈痨病,但革命烈士的精神却能激励整个民族。《药》读后感 华老栓为了救儿子,盲目地购买人血馒头,这种深沉的父爱映射出当时社会的无知和落后。
2、. 在雨季中彷徨,在彷徨中呐喊,《彷徨》是鲁迅继《呐喊》后的又一部小说集,彷徨也是我人生呐喊的起点,在彷徨中成长,在呐喊中前进。
3、但却从开始的束缚,孩子们内心的不满,逐渐看出儿童方方面面的成长,又充满了对百草园的回忆。既温馨又有趣。鲁迅先生运用了各种形形色色,不同人的不同遭遇,包括假想的,以身边人物为原型的,他自己及亲人的。由此批判旧社会,警醒人们。
4、鲁迅作品读后感。但我最喜欢看的还是鲁迅的小说,我感觉他的小说很真实,批判了当时旧社会的丑陋面目。《孔乙已》是我在《呐喊》中比较喜欢的一篇,可能是这篇学生,所以对这篇所有的细节都比较了解。
《家》读后感
《家》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,《家》中让每有一位读者热情,冲动和幼稚,《家》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动力,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,都要坚定信念冲下去,千万别想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。
《家》巴金的读后感【一】 读过巴金的《家》之后,虽然对那个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了解,但是可以看懂。巴金老先生笔下的《家》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。而《家》的那些人物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。例如:高家中专横、衰老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。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贪婪的官员。
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:巴金的激流三部曲《家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。虽然暂时只看完《家》这篇,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、惟妙惟肖,让我铭记于心。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。
读后感:提到家这个字,现在的我们心中大多应该想到的是温暖、和睦而美好。或许平日里或多或少的纠纷不可避免,但纠纷过后,依旧温暖而和睦。然而回眸历史,在那黑暗的封建社会,在旧礼教观念的毒害下,家却并非是这样温暖和睦。
著作家的读后感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著作家读后感受、著作家的读后感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